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吹风看景

享受自然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有点多愁善感,喜欢附庸风雅,不吝惜所得,不贪求非属。为人真实真诚,善而敬之,恶而远之。富有爱心,热爱自然,性情随和,知足常乐。

【转载】范仲淹、王阳明、曾国藩三大教子之道,千年不灭,代有人才!  

2017-07-03 10:49:29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   纵观历史,为官也好,经商也罢,“富不过三代,盛不过三代”是大多数官宦之家,和富裕人家难以打破的魔咒。

       在中国历史上,范仲淹家族800年兴旺不衰,堪称道德传家的典范,有《家训百字铭》流传于世;王阳明是历史上少数几个完成了立身、立功、立德、立言的圣人,王阳明96字家训,被誉为“千年不灭一盏灯”;曾国藩家训对其子孙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,曾氏后代子孙则没出一个“败家子”,实现了曾氏“长盛不衰,代有人才”的遗愿。

       让人不禁好奇,他们三位“完人”都是怎么教育子孙后代的?他们的教育之道又给予我们怎样的启迪呢? 

       一、范仲淹:仅100字的家训,让家族兴旺800年

      范仲淹先生从小就有救人救世的大志,一生积功累德,不疲不厌。八百年的奥秘就藏在下面的《家训百字铭》中。

        孝道当竭力,忠勇表丹诚;

       兄弟互相助,慈悲无过境。

        勤读圣贤书,尊师如重亲;

       礼义勿疏狂,逊让敦睦邻。

       敬长舆怀幼,怜恤孤寡贫;

       谦恭尚廉洁,绝戒骄傲情。

   字纸莫乱废,须报五毂恩;

       作事循天理,博爱惜生灵。

       处世行八德,修身率祖神;

       儿孙坚心守,成家种义根。

        (“八德”即是指“孝”“悌”“忠”“信”“礼”“义”“廉”“耻”,) 

       二、王阳明:96字家训,千年不灭一盏灯

 

       《王阳明家训》又称《示宪儿》三字诗,收录在《王阳明全集·赣州诗》中。全文虽然只有96字,却浓缩了为人处世的大智慧。

        勤读书,要孝悌;

        学谦恭,循礼仪。

        节饮食,戒游戏;

       毋说谎,毋贪利。

       毋任情,毋斗气;

       毋责人,但自治。

       能下人,是有志;

       能容人,是大器。

        凡做人,在心地;

       心地好,是良士;

       心地恶,是凶类。

       譬树果,心是蒂;

       蒂若坏,果必坠。

        三、曾国藩:三大秘诀,十代不出败家子

        曾国藩是一个传奇,他的家族同样传奇。两百多年来,曾氏后裔有成就的多达200余人,大多成为学术、科技、文化领域的精英。绵延十代,至今没有出现过败家子,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。

       曾国藩的以下三大秘诀,尤其值得人重视和借鉴。 

       第一大秘诀是不睡懒觉。

        翻开《曾文正公家书》,可以发现,就早起这件事,曾国藩对家人有颇多叮咛。在给四弟曾国潢的家书中,曾国藩说,祖父留下的八诀家训,“若不能尽行,但能行一早字,则家中子弟有所取舍,是厚望也”。

       又说,“欲去惰字,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”。

       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,则不厌其烦地询问:“尔在家常能起早否?诸弟妹早起否?”

       早起为什么重要? 因为能不能做到和坚持早起,体现出一个人的心性和习惯——能否做到自我约束、是否具备恒心和毅力、是不是勤奋努力,而这些无论对于做人还是成事,都是最重要的根基。

 

       第二大秘诀,不给孩子留财产。

       早在道光二十九年,曾氏初为大官时便对家人表示:“绝不留银钱与后人。”

       后来身为湘军统帅,曾氏再次申明他的态度:“仕宦之家,不蓄积银钱,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。”一无可恃,就是不留财产的真谛所在。

       让孩子觉得没有父辈可以庇荫和凭靠,才会真正自己去努力。这一点,才是留给孩子最大、最可靠的财产。

       林则徐对此也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、堪称千古良言的话:“子孙若如我,留钱做什么?贤而多财,则损其志;子孙不如我,留钱做什么?愚而多财,益增其过。”可见这是有智慧的成功者共同的洞察。

        曾国藩家规还有一大秘诀,就是高度重视对后代的职业选择。善于逆向思维的他认为,决定家族成败的,是你怎么塑造子孙们的品德品质,而不是给他们留多少钱。这是他研究历代大家族兴衰所得出的结论,有着坚实的事实支撑。

       曾国藩多次说:“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,余不愿为大官。”他一生也没让长子曾纪泽去考科举。

       不做大官做什么呢?

       曾国藩说,“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”。从小让孩子有一个高远的胸怀,注重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用现在时髦的说法,希望他们成为绅士,而不是执着于事功层面的成功。

       事实证明曾国藩看得是很远的。中国官员的孩子大都热衷从政,这个选择最大的问题是容易坏了心术。你从小就混在这个圈子里,你品质不可能好,结果整个家族风气也都败坏了。

       决定一个人成败的,是精气神儿,决定一个家族成败的,是风气正不正。

       湘乡曾氏后人虽然绝大多数都没有当官,但是都跟着自己的兴趣走,去做科研,做实业,做一门扎扎实实的事业,而不是到官场上。他们的一生过得很有成就,也很充实。这在中国这个官本位的社会里是很少见的。

       曾国藩对于成功的标准,是指孩子能够不凭外物,不凭借外在的东西,自己能够在内心找到快乐和宁静。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的家长应该有所启发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42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